注意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也许有人会疑惑:急性肾损伤真有那么可怕吗?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早期治疗,它往往可以在短期内就摧毁肾的正常工作能力,还能因此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那样的联动作用,影响到身体内其他一些重要的内脏器官,导致心、肝、肺等多种脏器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医学上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死亡率最高的病种之一,危害极大。因此,一旦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应尽快纠正和控制,努力避免和减少其发生急性肾损伤及可能给疾病治疗带来很大难度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机会。
一些特定因素的存在可使急性肾损伤的出现概率升高,称为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无处不在地伴随着我们,日夜“潜伏一,伺机作乱。正确处理这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因素,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肾损伤的危害性。通常,老年人和婴幼儿、外科手术后患者(尤其是接受心脏手术或外科大手术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以及已经存在慢性肾脏病的 患者等属于高危人群。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由于一些潜在因素的作用出现急性肾损伤。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自然衰老,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肾功能退化,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儿童或婴儿由于体型小,液体存储量相对较少,更容易出现脱水、低血压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同时,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群体免疫力弱,特别容易生病,并且对肾毒性药物的敏感性高,耐受性差,药物应用的安全范围窄,故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无法避免而必须使用,则需要调整给药剂量,减少用药量,并注意保护和监测肾功能。
除了年龄因素,当身体暴露于某些急性或重症疾病时,肾往往首当其冲。在收治危重症的ICU(重症监护病房)里,急性肾损伤是威胁患者生命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出现概率可占30%以上。其产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复杂,可由多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当患者存在下列情况时,应特别重视肾功能的保护,以免出现急性肾损伤。
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中失血等),多种原
因和途径的液体大量丢失(如呕吐、腹泻所致胃肠道失水,多尿肾性失
水、皮肤性失水等),均可造成血容量不足,此时流向肾的血液减少,致
肾觖血,容易诱发急性肾损伤。
l 接受心外科手术或其他外科大手术后。
l 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血压过低等心血管疾病。
l 严重感染和败血症。
l 严重创伤,如烧伤、挤压伤、严重骨折等。
l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等产科重症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生病吃药是常事,可“有病乱吃药”祸害匪浅。头疼脑
热,乱服感冒药、止痛片,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病例并不少见。殊不知,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大多数药物需要经肾排出体外。是药三分毒,这毒性
大半是入了肾,过量或长期服用都会口伤肾打o药物成为我们身边引起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民间长期存在“感冒就吊盐水瓶,家中长备抗生素,止痛药物随意吃,偏方草药赛灵丹的不良习惯,在医疗用药中,如不加重视,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性急性肾损伤,使治病的药成为“致病"的药。最常见的致肾损伤的药物种类包括:
l 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硫酸异帕米星等和万古霉素肾毒性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是诱发肾损伤的常见药物。
l 利尿剂。
l 影像学检查所用的离子型含碘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等。
l 手术用麻醉药。
l 中药,如减肥药、排石冲剂中的木通、厚朴、防己、苍耳子、朱砂等。
l 抗恶性肿瘤药物。
l 解热镇痛药。
l 这些药物在脱水、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幼儿中应用时特别危险,易诱发急性肾损伤,选择用药前必须充分评估肾功能并定期监测,尽可能选择疗效相似而肾毒性小的替代品。
此外,已存在慢性肾疾病的患者,由于肾的自我调节功能受损,当合并某些加重肾损伤的因素如感染、尿路梗阻、水电解质紊乩、肾毒性药物使用时,可引发病程进展从慢性转向急性肾损伤。
总之,防微杜渐,审慎用药,急性肾损伤的防治还须从身边的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