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发布时间:2016-11-04
   什么是急性肾损伤?提到“肾损伤”和“洗肾一”,大部分人往往会把它们和口“尿毒症”这个可怕的字眼画上等号,感到十分紧张和害怕。其实,肾损伤分急性和慢性,需要长期洗肾的“尿毒症嚣仅指慢性肾损伤的晚期,而部分急性肾损伤只要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肾功能是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可见,早期诊断是关键,而早期诊断的前提是尽早就诊,因此,让大家了解急性肾损伤的相关知识,从而警惕其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在开始讲解前,先介绍一个典型的病例。
   王女士,52岁,平日定期体检,除有高血压外身体状况良好。3天前因在外饮食不洁出现腹泻,每天10次左右,水样便,次日急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值正常(但较平时低),考虑为急性肠道感染,给予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之后几日一直觉得恶心想吐,并发现尿量逐渐减少,查肾功能发现肌酐高达908微摩/升,医生考虑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比较大。经过4次洗肾及其他对症治疗,2周后肌酐恢复正常,尿量也逐渐恢复。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急性肾损伤”一是指:肾功能的突然减退(在48时内),表玩为血肌酐升高绝对值≥3毫3/升(≥26.4毫摩/升),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减少。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从而保障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肾功能突然发生问题就会出现排尿障碍,无法排出体内聚集的废物,从而产生一系列千变万化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尿量减少、水肿、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正常人每天的尿量为1 000 ~2 000毫升,平均为l 500毫升,如果你每天的尿量突然减少至不到500毫升,则强烈提示肾功能出现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尿量正常并不能排除急性肾损伤。有时候尿量正常但排毒功能减退(无功能尿液),毒素短时间在体内蓄积会让人丧失食欲,恶心感愈来愈严重,并且开始呕吐。如果未能及时加以治疗,嗜睡、精神错乱、痉挛甚至昏迷等症状也会发生。
所以,突然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警惕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育些人在症状出现后,习惯观察两三天,看情况再到医院就诊,这可能会延误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因此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肾的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而在发病早期,医生可以通过增加肾的血流量、血液净化清除毒素以及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来恢复肾功能。
以下这个病例可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一位年轻男性,平素体健,每年常规体检肾功能均正常。有一次感冒、低热,因几日后要到外地出差,急于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退热药,次日起床后觉得没什么尿,后来喝了l 000多毫升水,到下午仍不排尿,虽然暂时也没什么不舒服,但他还是觉得不对劲,到医院一抽血检查,显示肾功能已明显下降,诊断为口急性肾损伤"。后来经急诊血液透析几次,并积极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才慢慢恢复正常。试想,如果他对突然的无尿不加注意不及时就诊,失去了最佳诊治时机,那么就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为什么会发生“急性肾损伤”?从专业角度讲,其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通俗一点来解释,肾前性原因就是流到肾的血流明显减少,例如患者严重呕吐、腹泻造成身体脱水,或心功能不好,心脏不能射出足够的血。第一个病例中的王女士有较严重的水样便,且有血压相对降低,说明存在脱水情况,从而使流经肾的血流减少,造成肾缺血,肾不能形成足够的尿液排出废物,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肾性原因比较多,比如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以及肾前肾后原因持续不缓解等。比较常见的原因还有药物肾毒性,如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重金属、有机溶剂、中药等,药物可直接对肾产生毒
性作用,影响肾功能。因此,平时服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静脉用药应在医院进行,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第一个病例中的王女士发生急性肾损伤和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第二个病例中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则与其乱服感冒药、解热镇痛药相关。肾后性原因指泌尿道发生梗阻使尿液无法排出,常见的有男性前列腺肥大、女性盆腔肿块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肾的基本生埋功能、急性肾损伤,以及出现哪些症状时应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有利于急性肾损伤的早发现、早治疗。只要及时去除病因,并联合临时血液净化及一些对症支持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可恢复至正常或基线水平。
那么,哪些人、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如何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下一节就向大家介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58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