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
发布时间:2016-10-24
    慢性肾衰竭( CR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各种肾脏疾病都可能损伤肾功能,导致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以及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性肾病在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中居前几位。
    慢性肾衰竭症状是由有害物质积累和肾脏激素减少所致,如贫血、骨病及代谢毒物积存引起的中毒等。最先出现的中毒症状可能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人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慢性肾衰竭的发展可以分为四期:
      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脏轻度受损,但能够清除蛋白质代谢后的垃圾,作为评价肾脏功能的生化指标——血清肌酐为1.5一2.Omg/dl( 133-177umol/L),血清电解质稳定,血红蛋白在男性患者不低于110g/L,在女性患者不低于100g/L.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
      第二期:氮质血症期
    肾脏已不能完全清除蛋白质代谢后的垃圾,有害代谢物质开始蓄积,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血清肌酐为为2.1-5.Oml/dl(186一442umol/L),临床如未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贫血会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可在60-90g/L,血清电解质、尿酸等均异常。
      第三期:尿毒症前期
    肾脏清除体内垃圾及排水的能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显著加重。此阶段血清肌酐为5.1-7.9mg/dl (450一707umol/L)。
      第四期:尿毒症期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已完全衰竭,临床上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都很严重,全身各器官均受累。血清肌酐大于8mg/dl(>707umol/L)临床上积极进行透析准备,如A-V造瘘、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等。
 
857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