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不可少,调整方案帮大忙
尽管透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纠正或控制了尿毒症患者代谢异常的
临床症状,但是由于透析治疗本身的局限性,患者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仍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同时依赖一定的药物治疗。因此,定期的实验室检查是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维持性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贫血、钙磷代谢异常、营养不良和感染等。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常合并高血磷、低血钙和继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等代谢异常。通过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口服磷结合剂可有效
控制和纠正肾性骨病。但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含钙的磷结合剂时,可
出现高钙血症、高磷血症,因此,治疗中必须定期检测血钙、血磷水平,并根据生化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严重时应停药;同时也应定期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一方面可以根据激素水平确定活性维生素D的冲击剂量,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过低导致的无力型骨病。
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Il0克/升需要给予纠正。临床上通常给患者补充足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和其他造血原料(如维生素B12等),以纠正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的改善提示肾性贫血的控制和营养状态的好转,但并非血红蛋白值越高越好。血红蛋白水平过高不仅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同时也增加血液透析器凝血的概率,甚至由于透析时肝素用量增多而增加透析后出血的风险。
肾科医生通过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代谢指标,及时调
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并确定合适的补铁方式和剂量,以保证血红蛋
白水平安全有效地达标。目前多数国家都推荐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目
标值为110—120克/升,血清铁蛋白水平为200一500微克/升,转铁蛋白饱和度为20%一50%。
保证透析充分性是保证透析质量的基础。全面的透析充分性和营
养评估包括患者生存率、透析技术存活率、住院率、生活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标化的蛋白氮显率、标准的蛋白分解率等多个方面,但以上指标均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台实际情况综合判断透析是否充分。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为尿素清除指数( Kt/V),肾科医师将患者的生化检测值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患者每周透析尿素清除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评估和方案调整。
感染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不同透析模式的特点,易合并呼吸道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和血源性传播的传染病。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须定期检查肝炎病毒标记、HIV和梅毒血清学等指标,以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各种传染性疾病。腹膜透析患者如出现发热、排便习惯改变等非典型腹膜炎症状,也应及时行腹透液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腹膜炎。
心月囟血管并发症是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o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糖尿病肾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严格控制血脂同样可以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并延缓冠心病的进展。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应经常随访空腹和餐后血糖,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高脂血症者,建议每l—3个月随访血脂水平。无上述并发症的透析患者,也建议至少每3个月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
综上,推荐的常规检测指标和频率如下。
1.血常规、肾功能、血电解质包括血钾、血钙、血磷、HCO;或C02CP等指标,建议每月检测1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方案。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建议有条件者每1~3个月检测1次。
2.铁指标 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一旦发现血清铁蛋白低于
200微克/升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0/0,需补铁治疗;如铁蛋白高于800微克/升,转铁蛋自饱和度大于50%,则应停止补铁。
3.甲状旁腺激素监测 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要求血清校正钙水平维持在正常低限,为2. 10一2.37毫摩/升;血磷水平维持在1. 13一1.78毫摩/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维持在150一300纳克/升。
4.整体营养评估及炎症状态评估
建议每3个月评估1次,包括血清营养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蛋白分解率及与营养相关的体格检查指标等。
5.尿素清除指数和尿素氮清除率评估 血透患者建议每3个月评
估1次。要求Kt/V至少1.2,目标为1.4;尿素氮清除率至少65%,目标为70%。对于无残肾功能(每天尿量≤100毫升)的腹透患者,周腹膜透析Kt/V至少要达到1.7。
6.传染病学指标血透患者必须检查,包括肝炎病毒标记、HIV和
梅毒血清学指标。要求开始透析不满6个月的患者,每1一3个月检测1次;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