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要达标
发布时间:2016-11-02
    被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经常会问,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呢?
    目前认为,血糖未达到控制目标是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使1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下降一半,使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降低三分之一。糖化血红蛋白Alc( GHbAlc)比例能反映测定前l-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Al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有证据表明,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升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反糖化血红蛋白比例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下降。因此,理想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要做到血糖控制达标,必须早发现、早诊断,定期同时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关键。应注意的是,常规健康查体化验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易漏诊。只要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可明确诊断,都应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易患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5岁;
    (3)超重\肥胖(BMI≥24千克/米2),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5)高危种族;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HDL-C≤0. 91毫摩/升(≤35毫克/分升)]及TG≥2. 22毫摩/升(≥200毫克/分升),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11) BMI≥28千克/米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静坐生活方式。
    针对上述人群,更应积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9—7.2毫摩/升,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应为7.8-10毫摩/升。
52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