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白尿遇上高血压,对糖尿病雪上加霜
血压升高的程度与尿蛋白排泄量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甚至比高血糖更容易加重肾损害,且两者一旦伴发,对肾损害起叠加作用,而糖尿病肾病亦可进一步升高血压。高血压可使尿白蛋白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渐进性增加,并使有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功能恶化。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阻止或延缓上述两个过程。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为肾衰竭的基本措施。控制高血压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首先应通过限制钠盐、减轻体重、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的降压。对于钠盐摄入量需根据血钠水平和水肿程度调整,一般每天应<6克,伴水肿、血压升高时<2克,伴心力衰竭时<1克。
2.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不达标者,应加用降压药。对于糖尿病性高血压,首选并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ARB),其次还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药物、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部分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可出现咳嗽,停药后消失。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患者对ACEI降压特别敏感,必须从小剂量开始。
2)肾功能不全患者,当血肌酐<265微摩/升(3毫克/分升)时可以应用ACEI,但需监测血钾及血肌酐。如服药后血肌酐升高不超过30%,且能在2周内恢复,可继续应用;血肌酐升高超过30%乃至50%即为异常药物反应,应及时停药。
3)肾功能不全患者,当血肌酐>265微摩/升(3毫克/分升)时应禁用,开始透析治疗后可继续应用。
4)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孤立肾,使用时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