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粗粮像一阵旋风席卷了全中国,不管身体如何都会被推荐吃点粗粮。大家认为粗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
但对肾友们来说,粗粮并非一种理想的食物,盲目食用还可能加重肾友们身体的负担。
01
丰富的营养素和较低的升糖(GI)指数——大部分人的健康食品
“粗粮”这个称呼是相对于“细粮”而出现的。我们吃的精白米面出现在餐桌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将口感不好的种皮去掉,这样就损失了多种营养素,如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各类矿物质等等。
另外,粗粮的升糖指数普遍比细粮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较小,所以很多医生都会建议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部分主食,有助于控制血糖的稳定。
在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增加粗粮的摄入对大部分人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荐我国健康人每天摄入50-150g的粗粮,以满足身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
02
粗粮的致命缺陷——磷高
不过对肾友们来说,粗粮并非一种合适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且这些蛋白质的品质并不高,人体吸收利用率低,产生的含氮废物多,比起细粮更容易加重肾脏的负担。
实际上,粗粮还有我们平时经常忽略的致命缺陷——含磷量极高。粗粮中磷主要以植酸(肌醇六磷酸)的形式存在,大部分存在于粗粮中没有被脱去的种皮中,所以粗粮的含磷量会比细粮高上不少。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磷的推荐摄入量是720mg,但我国居民每日天摄入的磷远超推荐摄入量。不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对象是健康人,这点磷完全可以轻松代谢掉,但对肾友们来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摄入过多的磷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皮肤瘙痒、甲状旁腺激素功能亢进等等,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对抗这些并发症。
不过有些患有糖尿病的肾友就很疑惑了,细粮的升糖指数那么高,粗粮的蛋白质、磷含量又高,我到底应该选择细粮还是粗粮呢?
实际上,我们推荐糖尿病患者食用粗粮是为了让餐后的血糖上升得慢一点,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防止血糖波动过于剧烈。如果没有出现血磷过高的情况,吃点粗粮问题也不大,但是要用低蛋白主食代替普通主食,预防全天的蛋白质过量。
爱肾网独家推出的种植低蛋白米,使用日本技术,由农科院专家研制,不仅口感好,其中的蛋白质仅一半可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了低蛋白饮食的效果。同时因不可吸收蛋白在肠道内的出现,一方面减少了蛋白的吸收,另一方面改善了肠道环境,使病人的血糖控制的更理想了,还同时改善了排便的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病人真是一举两得的最佳主食选择。
03
透析患者更应注意血磷健康
国际上,一项针对血透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周三次,每次持续四小时的高通量透析可以将2.1-3g的磷清除出体外。而如果我们的饮食不加限制,每天摄入超过1000mg的磷,按照60%的吸收率,我们每周吸收的磷将高达4.2g,更遑论我们现在的透析一般不能做到次次都是高通量,有些患者更因为种种原因每周透析只能做一到两次,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血磷过高的情况,不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我国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患病率确实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根据上海市透析登记报告,即使在透析做的比较好的上海市,近五年血液透析患者高血磷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4%上升至2014年的74.26%,故高磷血症是当今中国血透患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数据来源:上海市透析登记报告
所以对透析患者来说,更不推荐食用粗粮了,防止对血磷水平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磷一般结合在蛋白质中,所以低蛋白饮食对限制磷的摄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肾网最近新上线的天然种植低蛋白米,磷含量比普通大米低了不少,是一种不错的主食选择。
血磷超标不利于我们控制病情,所以建议肾友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尽量避免选择磷含量高的食物,除了粗粮,一些加了含磷添加剂的包装食品也需要特别关注,在包装上找到“磷”这个字眼时就不要吃了。
粗粮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健康食物,但对肾友们来说却不适合,不管是含量过高的非优质蛋白,还是远超细粮的磷含量,这些都是其不能成为肾友们理想的食物的重要原因。
点击关键词,了解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