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秘密 | 帮你弄清肾脏病的几个概念
发布时间:2017-11-02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是什么呢?


2002年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和/或相关的肾异常的表现(蛋白尿/白蛋白尿、血尿,或放射学/组织学的异常),将慢性肾脏病(CKD)分为5个等级。


2008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研究中心(NICE)在K/DOQI的CKS分级基础上将CKD3期细分为CKD3a期(45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59ml/min/1.73m^2)和CKD3b期(30ml/min/1.73m^2≤eGFR≤ 44ml/min/1.73m^2)。


NICE对于KDOQI的慢性肾脏病的分类的修订认为:


GFR<60ml/min/1.73m^2和GFR<45ml/min/1.73m^2的患者就预后方面是有差别的,同时蛋白尿/白蛋白尿对于预后的重要性应在分级中被体现。


2、CKD分级概念的优劣


优势:

1、分级简化了CKD患者的分类。

2、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肾脏专科医师、非肾脏专科医师和大众对于CKD的认识。在过去,大部分CKD患者由于血清肌酐处于“正常范围”而未被觉察。

3、它允许了不同水平的GFR对预后影响的评估,包括了心血管疾病。


可能会造成误导的因素:


1、把仅有微量白蛋白尿(MA)的人群视为患有CKD,而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仅仅反映潜在的血管病理、内皮功能障碍和/或动脉粥样硬化或慢性炎症如肝炎、皮炎和结肠炎。微量白蛋白尿也同样和年龄、肥胖和吸烟有关,常常是一过性的和可逆的。


2、由Cockroft-Gault和MDRD公式估算的GFR值对于处于高水平的GFR(>60ml/min/1.73m^2)的肾功能有低估倾向,因此对于CKD患者数量有高估的可能。


3、根据GFR结果,将GFR>60ml/min/1.73m^2的个体分为CKD1期或CKD2期,而忽视了>60ml/min/1.73m^2的GFR的精确度。对于体重过大或者过小的人群来说,计算容易出现偏差。


4、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的检出率增加,不能按照一般慢性肾脏病来看待。


3、慢性肾脏病有多普遍?


CKD早期通常是无症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提出CKD的患病率大约在10%,白蛋白尿(大多为微量白蛋白尿)大约在7%,GFR<60ml/min/1.73m^2大约在3%。

 

4、哪些人群应该筛查CKD?

高血压

糖尿病

有CKD家族史

反复发生的泌尿道感染

影响肾功能的系统性疾病如脉管炎

过度或长期使用镇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


参考资料:Nephrology Secrets

 

211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