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马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三年前发现有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当时因为儿子刚考上大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富裕,加上老马觉得不痛不痒,因此第一次开的药吃完之后也就没有再去医院。直到上个月,因为恶心呕吐到医院一查,肌酐1000多,血磷也超标,医生告诉老马,尿毒症了,需要透析!这对50多岁的老马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
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蛋白尿、尿毒症、透析
关于误区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含有很少量的蛋白。临床上通常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检查尿蛋白。
定性:小便化验单上“蛋白”出现“+”号,就是尿蛋白定性指标。有“+”号就代表有蛋白尿,“+”号越多,代表蛋白尿越严重。
定量:指的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个指标更精确,正常人应该<150mg,数值越高,代表蛋白尿越严重。
蛋白尿越多,肾病越严重?并不一定!
蛋白尿的多少与肾脏的病理类型、肾脏损害的部位及残余肾功能情况有关。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可能会有大量蛋白尿。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肾脏损伤严重,尿蛋白也可能很少。因此,尿蛋白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依据。
蛋白尿的多少,对患者有什么意义?
研究已经证实,蛋白尿是导致尿毒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持续的蛋白尿,是加重肾脏损伤、导致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医生如此重视这一指标的原因。
尿蛋白控制好了,病情才能稳定,才不会继续发展。蛋白尿的减少、转阴,都是对之前付出最好的回报!
关于治疗
蛋白尿该怎么治疗?
蛋白尿的治疗,并不能靠单一的用药或者饮食来实现。需要从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用药方面:需要根据原发病,有活动性病变的最好是积极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没有活动性病变的、肾脏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改变的不适合肾穿的、糖尿病肾病(当然糖尿病肾病首先需要控制原发病,积极的控制血糖)等等情况,适合血管转酶抑制剂和拮抗剂也就是常见的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还有活性维生素D。
饮食方面:需要低盐+低蛋白饮食,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每天所需蛋白质和能量,盐控制在每天3-4g。
尽量避免各种含钠调味品和加工食品:如味精、豆瓣酱、辣酱、番茄酱、薯条、薯片、香肠、方便面等等。每5ml酱油中,含有约1g盐,喜欢红烧菜肴的患者千万要注意了。
蛋白质需要量因人而异,可以复制打开下方链接,计算适合您的蛋白质和食谱:
http://www.ishen365.com/tool/nutrition
生活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憋尿,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都有助于蛋白尿的减少。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
各种偏方,号称有治疗效果的保健品,号称能治愈肾病的新药,请各位肾友也要擦亮眼睛!如今这个社会,但凡真正有一丁点疗效的药品、药方,必定是想法设法申请专利然后卖给医院,而不会跳过医院主动来卖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