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几大误区您避开了吗
发布时间:2018-02-07



给大家讲一个病例:


前一段时间,我在诊室碰到这样一位患者,50多岁,咱们简称他为老李。几天前老李突然左脚很痛,走路都痛的一瘸一拐。正好碰到邻居,邻居询问了老李情况以后说,“你这大脚趾疼就是痛风,这病我也得过,上次医生给我开了好些降尿酸的药,我拿给你吃。”


老李连忙不好意地说:“那你自己怎么办?”邻居大无畏地说“嗨,我感觉早好了,就是医生故意给我多开药。”然后老李吃了邻居给的降尿酸药物,结果疼痛一点没减轻,最后竟走不了路,坐着轮椅来看病。


碰到这样的患者真的很无奈,虽然给予了老李相应治疗,但是老李的疼痛病程却比其他患者长很多。


讲完这个病例以后,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老李吃了降尿酸药,疼痛却加重了?邻居的做法有哪些问题呢?


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痛风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痛风就是大脚趾关节痛,大脚趾关节痛就是痛风


虽然大脚趾关节疼痛是痛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不可以说痛风只是大脚趾关节痛,因为有些患者出现的是踝关节、膝关节等其他关节疼痛,还有的出现肾脏病变。


同样,如果出现大脚趾关节痛,也没有办法判断是痛风,我们还要排除骨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等。病例中邻居给老李“诊病”太武断了。


所以,当怀疑痛风时不要先盲目地下结论,而应该去医院做相关的血尿酸测定和影像学检查,听医生的诊断。



误区二:得了痛风擅自吃降尿酸药物


在痛风的急性期,我们不能急于降尿酸,血尿酸下降过快,反而造成关节刺激,使患者疼痛加剧,更甚者变成慢性疼痛,迁延不愈。就像病例中的老李,擅自接受了“好心”邻居的药物,结果痛风不轻反重。


通常,在痛风急性期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止痛,等急性期过了才开始降尿酸,当然这些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误区三:感觉自己痛风“好了”就擅自停降尿酸药


上面提到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缓解期时我们开始采取降尿酸的药物,比如苯溴马隆、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其中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排泄,而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的形成。


那么降尿酸药吃到什么时候停呢?


“好心办坏事”的邻居感觉自己痛风好了就停降尿酸药,没有遵医嘱按疗程服,还认为是医生故意多开药给他。其实这恰巧是很多痛风患者的误区。


当我们感到痛风缓解了,这并不是意味着血尿酸水平就控制达标了,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导致痛风再次发作。对于痛风的患者,血尿酸目标值应降至 360 µmo/L 以下。


若合并痛风石则应降至 300 µmo/L 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沉积。降尿酸药物根据血尿酸目标值调整剂量,并长期维持。


病例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够避开治疗的误区,正确面对痛风这个疾病。

2129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