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肌酐和尿毒症的关系,99%的肾友都搞错了
发布时间:2019-06-17

观点1:蛋白尿加号越多,代表肾脏功能越差? 


观点2:肌酐在正常范围内,代表肾脏功能正常?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肌酐(用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定量,不仅是肾内科检查最多的指标,也是医生和肾友最关注的的两个指标。


很多肾友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两个指标的意义,甚至还有所误解。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两个指标真正的含义,以及和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肾病早期和肾病末期的患者,都可以有蛋白尿。

                                                  

正解:以上说法并不全面。

 

蛋白尿的多少,不能代表肾脏功能的多少,更不能代表离尿毒症的距离。因为肾脏病的进展会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微小病变型肾小球疾病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患者,肾脏病变轻微,但蛋白尿可能达到每天几克甚至十几克。


相反,有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SGS)及部分新月体性肾炎因为滤过膜受到严重损害,蛋白已经漏不出来了,这类患者尿蛋白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伴有少尿),但肾脏损伤情况可能较为严重。

 

控制蛋白尿的意义:


大量研究证实,存在蛋白尿的患者,肾病的进展速度较快,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较高。


因此,无论医生还是营养师,都会尽量将蛋白尿减少到安全范围内,帮助患者远离尿毒症。


肌酐



肌酐,其实是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一种废物,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和人体的肌肉组织,并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上图可以看到,三种原因可能导致肌酐升高:


  1. 肌肉比较多(比如健美运动员)

  2. 蛋白质摄入较多

  3. 肾功能减退

正解: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eGFR),而不是肌酐。

 

肾病的治疗,尤其是饮食治疗方案,取决于肾功能的多少。但经常有慢性肾病2期,甚至3期的肾友告诉营养师,自己的肾功能是正常的……


这些人判断的依据,常常就是肌酐值在正常范围内。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工厂有100名员工,满负荷的情况下,每天可生产1000件商品。


平时任务较轻,每天只需完成900件商品即可。


由于工作环境不佳等各种原因,工人逐渐离职。


当剩下90名员工时,每天依旧可以按时完成900件商品;


当剩下80名员工时,每天加班加点依旧勉强完成900件商品;


当剩下70名员工时,即使每天加班也只能完成800件商品……


这时候订单就出现了积压。


肾病早期


工厂就好比我们的肾脏,工人就是肾单位,商品就是肌酐;肾功能出现轻微损伤时,依旧可以完成日常工作。


肾病加重


损伤加重,肌酐无法完全代谢,就会出现堆积,也就是肌酐升高。


肾病较重


长年累月的肌酐升高,直到有一天超过化验单的正常范围。

 

真正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医生口中的肾功能,到底看什么指标呢?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看完本文,希望大家再也不要误解蛋白尿和肌酐的意义了,记得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的肾小球滤过率,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计算。



2738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