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对有些尿毒症患者腹透比血透更好!
发布时间:2019-07-12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都是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


腹膜透析好在哪里?



1.透析过程相对安全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患者体内水分和毒素的移动相对缓和,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血容量骤减和组织灌注不足。


因此,腹膜透析更适合于有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脑卒中或低血压的患者。



2.保护残余肾功能


所谓残余肾功能,就是肾衰后自身残余的肾脏功能。


残余肾功能虽然不能充分排出体内毒素,但它是影响终末期肾衰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尿量接近正常、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一般宜首选腹膜透析。



3.较少引起传染病


血透透析的治疗过程,更易发生交叉感染。近日,江苏东阳血透室丙型肝炎交叉感染,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而腹膜透析过程中没有血液的接触,很少引起疾病传染。



4.方便


腹膜透析可居家进行,对于居住地离透析中心较远或行走不便的患者,腹膜透析相对便利。


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安全、有效方法,能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科学管理、患者及其家属的耐心细致和是否能坚持定期随访。


虽然腹膜透析有以上诸多优点,但是有以下情况,不宜首选腹膜透析。


1.部分患者做腹膜透析的效果可能较差


例如老年人、曾经腹部做过手术者,由于腹膜上的血管数量较少,可能因此使可供溶质交换的腹膜面积减少,从而显著降低腹透的疗效。


2.水份清除不充分危害巨大


刚刚说到,水钠潴留的危害远大于尿毒症毒素蓄积的危害,故对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和组织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心衰者),或对水钠潴留耐受性较差的患者,不宜选择腹膜透析。


如果已经采用腹透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经常有水钠潴留,应及早、果断改为血透。


3.营养丢失


腹透可导致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素较多丢失,容易引起或加重营养不良。


4.需他人协助才能操作


视力较差或失明、操作精确性差、痴呆、精神疾病和偏瘫等老年人,若无家庭成员的持续帮助,不宜采用腹膜透析治疗。


5.有疝气或者发生疝气风险较大者


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疝气,不宜首选腹透治疗。


总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以何种透析方式为宜,不能一概而论。应综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如何做好腹膜透析?


所有腹透患者至少应每三个月随访一次(门诊随访和/或电话随访),在定期随访中,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达到和保持干体重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水是最重要的“毒素”,水钠潴留的危害远超过毒素蓄积的危害。


应结合体重、饮食以及是否有血压进行性升高、组织水肿、肺淤血、心影增大等综合判断身体内水份是否过多,对同一个体来说,动态随访血清脑钠肽水平可助判断是否有水钠潴留。



2.是否有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有些情况下,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如腹痛、发烧等)并不突出,故在随访中应监测透出液常规。


对于有腹膜炎者,还应仔细分析其腹膜炎的原因(如存在操作不当或腹腔脏器病变等),了解是否存在感染性休克等。



3.是否有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


因腹透液不含钾,每天从腹透液中丢失相当数量的钾,因此,腹膜透析患者一旦出现钾摄入不足,极易并发低钾血症。


若连续三、四日食欲不振,就要常规监测血钾,因为此时绝大多数患者都合并较为严重的低钾血症。


另一方面,经常摄入含钾较高的食物或药物,也容易引起高钾血症。


无论是高钾或者低钾,都是非常危险的,可以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后果,万万不可马虎。



4.透析是否充分


目前,评估透析是否充分(也就是能不能把体内的毒素充分清除掉)的常用方法是通过检测和计算,了解一周当中,可以清除多少肌酐和尿素氮,同时结合临床情况(如自我感觉、食欲、睡眠、体力和功能恢复等)综合判断。



5.是否有导管相关并发症


包括导管漂移、涤纶套突出、腹透管破裂、隧道口感染等。



6.是否有其他尿毒症相关并发症


腹膜透析仅起到部分替代肾脏排泄的功能,要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不仅要注重提高透析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在对病人的定期随访中,还应对心血管疾病、肾性贫血、骨矿物代谢、营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进行认真评估和纠正。


195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