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肉汤多精华,肉渣没营养”,很多人在这种错误的饮食习惯下“喝汤弃肉”。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荤汤的价值,希望肾友们的饮食习惯能有所改善。
肉汤营养价值低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肉汤的营养价值极低,不足肉本身的十分之一!
肉汤的营养全部来自于肉中,肉类的营养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营养成分。
经过炖煮,汤中只有一些水溶性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钾、钠等,绝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还是在肉里。
1、蛋白质
肉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手术后人群伤口愈合及代谢废物少,保护残余肾功能等。
肉汤中,仅有1%-2%蛋白质会溶解。所以,喝汤不如吃肉。
2、钙
老百姓相信骨头汤补钙,钙属于非水溶性营养成分,很难溶于汤中,如瓦罐鸡汤,鸡肉中钙含有16mg,鸡汤中仅有2.0mg,仅为肉的12.5%。
所以,骨头汤补钙之类,纯属美好的愿望。
3、铁
红肉可以补铁,缺铁性贫血患者若想改善贫血,可增加瘦猪肉、瘦牛肉、猪血、鸭血等红肉类。而铁同钙相似,属于非水溶性营养成分,很难溶解于汤中,补铁不如多吃肉来的实在!
出现这些情况,不要喝肉汤!
1、肾病出现水肿或高血压
水肿,需要限水,不宜食用肉汤等含水量高的食物。
此外,水肿或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量,防止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及升高血压,否则不利于病情控制。
“盐为百味之首”,大部分人煮汤习惯多放盐(氯化钠),钠溶于汤,很容易造成食盐摄入过量。
2、终末期肾衰竭
终末期肾衰竭人群,普遍存在血压升高,高磷、高钾、高血尿酸等并发症,而排骨汤、鱼汤、鸡汤、老鸭汤,或羊肉汤等各种荤汤喝多了更易加重肾病病情。
3、肾病出现血脂异常
肾病常会合并高脂血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典型症状“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及低蛋白血症。
肉汤熬制过程中,食用油和肉食自身脂肪组织会被“乳化”,形成乳白色“奶汤”。食用这些肉汤容易造成脂肪摄入过量,加重病情。
4、肾病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
肉汤中嘌呤含量高,可造成尿酸偏高,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形成。
痛风和高尿酸人群,最好远离各种肉汤,以免加重病情。
肉汤,味道鲜美,大部分无并发症的肾友,适当食用可改善食欲;若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肌酐高等情况,最好少喝或不喝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