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Kidney Dis:老年ESRD患者透析方式与房颤
发布时间:2018-11-30

房颤(AF)在维持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中很常见。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AF发病率是否不同尚不确定。


近日,肾脏病领域权威杂志AmJKidneyDi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使用美国肾脏数据系统,确定了年龄较大的患者(67),他们接受了透析治疗(1996-2011),而且在之前的2年内没有诊断过AF。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结局为患者随访36个月或更短时间内新发生的AF。研究人员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时间-事件分析以估计原因特异性HR,同时审查透析模式转换、肾移植或死亡。


总体而言,271722名老年患者符合研究纳入条件;ESRD发病时,用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有17487(6.9%),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有254235(93.1%)。在406225人次每年的随访期间,69705例患者新诊断出AF。由于违反了比例假设,研究人员在时间(90天与之后)和透析模式之间引入了一个交互项。腹膜透析治疗前90天的AF发生率为187/1000人次每年,血液透析治疗的AF发生率为372/1000人次每年。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AF发生率比血液透析治疗低39%(95%CI34%-43%)。从第91天开始,AF发病率约为140/1000人次每年,两种透析方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尽管使用腹膜透析开始透析治疗的患者在ESRD90天内AF发生率较低,但此后AF发生率与血液透析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减少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过度AF风险的干预措施的价值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Jingbo Niu,et al.Dialysis Modality and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ESRD. Am J Kidney Dis.2018.https://www.ajkd.org/article/S0272-6386(18)31017-5/fulltext

103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