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恶化终于向糖尿病人动手了!等待我们的是机遇还是……?
发布时间:2019-06-20

“目前,包括肥胖(obesity)和营养不良(undernutrition)在内各种形式的营养失调(malnutrition)是全球疾病和过早死亡的最大原因,而预计未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将造成这一问题显著恶化。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到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在地球承载极限内保证健康膳食。”——柳叶刀委员会在2019年早些时候提出了气候变化、饮食体系和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的报告并呼吁解决。


ADA 2019会议上,当时发表了评论文章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William H Dietz再次就这一问题做了报告。报告首先对全球共疫(global syndemic)进行了定义,即指现今的肥胖、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大流行的背后,其实有共同的经济、社会或环境驱动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柳叶刀委员会提出的目标包括:

确认在肥胖、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中的共同驱动因素和解决方案;

指出能够解决全球共疫中两个或三个问题的双重、三重政策和行动并督促对此负有责任的体系落实这些改变。


报告分别从政府层面、城市/都市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比如减少肉类的摄入,或许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气候变化;改变人们以汽车代步、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交通运输对气候的威胁;改变追求经济和GDP增长的政治经济体系以及促进过度消费的商业力量等。


对此,个人也不是束手无策,报告特别提及了深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的问题,指出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其实同时能够改善饮食,减少肥胖;支持可持续的农业,减少营养不良;减少农业和交通运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气候。全球共疫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有可能为世界提供共赢的机遇。


空气污染不仅会让人呼吸不畅,甚至还可能会带来许多更严重的健康后果,包括肺活量的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以及更多的哮喘患者,然而,空气污染的危害远不止于此,除了呼吸系统之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发作,住院率升高,甚至推升死亡风险。而在本次ADA 2019会议上,来自纽约大学的教授George D Thurston则主要讨论了空气污染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影响。


报告首先为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PM)下了定义,即大气中的固体物质和液体液滴,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比如燃烧汽油的公交车排放的尾气,而二次污染物在由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转化而来,比如发电厂排放的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颗粒物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的1/100,较大的颗粒物(>PM10)就能进入上呼吸道,而较小的颗粒物(PM2.5)则能够深入到终末气管之中,最小的颗粒物(PM0.1)甚至能够进入血液,在人的身体内“畅游”。在所有额颗粒物中以化石燃料的产物最为可怕,因为它们体积更小,含有的重金属更多,还会沉积在肺的更深处。


过去的研究以及发现了颗粒污染物会推高患者的心血管和死亡风险,而最近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了这些颗粒物对于糖尿病死亡和发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污染指数较高的日子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就会应声高涨;长期生活在颗粒物污染的环境之中,则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在其背后的机制可与颗粒物污染所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有研究显示摄入较多的水果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颗粒物对机体的氧化应激,从而减少其对糖尿病的影响。


研究最后总结道,糖尿病患者不仅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空气污染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其中最为危险的就是化石燃料相关的颗粒物,其背后的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气候变暖:糖尿病人更易热出病来

预计到2045年,全球80%的糖尿病患者都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更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波及。据估计,如果人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超过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在体力劳动者尤为如此,甚至会可能让世界上的某些地区不适宜居住。糖尿病和气候变暖——这两件事撞上了,可谓是火上浇油!


ADA 2019会议上,来自海德堡大学的教授Rainner Sauerborn就气候变暖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做了报告。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全世界的气温升高,同时气温变化的幅度也更大。而人体的热量遵循一个公式:


基础产热 + 活动产热 =呼吸对流散热 + 呼吸蒸发散热 + 辐射散热 + 皮肤对流散热 + 皮肤蒸发散热 + 人体储热


因此,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范围,散热是人体体温调节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其血管内皮有关/无关的舒张能力下降以及外周/中枢对终末脏器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因此其血管舒张能力和出汗的能力均可能不如常人。糖尿病患者对热量更不敏感,开始散热的阈值会更高,体温也跟容易异常升高,散热也更困难,所以更难抵御热浪的侵袭。此外,肥胖、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动脉硬化,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窘况。


之前的研究发现,热浪袭来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一般热浪可能会增加11%的死亡风险,严重的热浪可能将死亡风险推高29%


这一情况在老年患者中的情况更为严重,不同研究显示,炎热的气候可能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17%-65%不等。炎热的气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常人更为显著。


关于气温、湿度和死亡风险的模型显示,湿度越高、气温越高,则人更容易被“热死”。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研究指出,即使我们现在开始开始执行《巴黎协定》,世界上也将会增加许多可能“热死人”的地区,更多的人可能被“热死”,其中糖尿病患者更是首当其冲。


如果我们还不采取充分的措施,将会有越来越多地区的气温会升高至致人死亡的程度,每个人都将难逃其“热”。

60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