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更新!2025版血液净化共识,透析方案迎来新标准
发布时间:2025-11-04

2025年9月,《血液净化模式选择专家共识》发布了全新版本!

《血液净化模式选择专家共识》👆🏻

这是继2019年首版发布6年后的重要更新,为透析治疗提供了更科学、更个体化的指导。

一、六年磨一剑,

新版共识“新”在哪里

与2019版相比,2025版共识更新如下:

1. 推荐意见更丰富

26条具体推荐意见,涵盖了从透析充分性评估到主要净化模式的选择等多个方面。

2. 模式选择更多样

新增了对血液吸附(HA)和中截留透析(HDx)的详细说明,为不同需求的肾友提供更多选择。

3. 个体化程度更高

强调“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根据肾友的并发症、营养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量身定制。

二、透析充分性:从“达标”到“优化”

透析充分性是治疗的基石。2025版共识对此有了更精细的要求:

  • 新版共识不仅关注小分子毒素(如尿素)的清除,更重视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
  •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议使用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和残余肾功能(RKF)合计的标准化尿素清除指数(stdKt/V)来评估小分子溶质的透析充分性;
  • 血液透析滤过(HDF)的透析充分性应使用stdKt/V和对流剂量来共同评估。其中stdKt/V评估小分子溶质的透析充分性,对流剂量评估中大分子溶质的透析剂量。

就像洗衣服不仅要洗掉汗渍(小分子),还要洗掉油渍(中大分子)。新版共识要求我们“洗得更全面、更干净”。

三、血液净化模式大全,

如何选择更“个体化”?

1.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基础之选

定位不变:成本低廉,对透析用水质量要求相对较低,适合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注意:长期使用需关注中分子毒素蓄积问题。

2.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推荐升级

证据更强:研究显示,与LFHD相比,HFHD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率。

此外,HFHD还在改善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脂代谢、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贫血、血压和心功能、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RKF),改善免疫功能及延迟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等方面具有潜在获益。

建议:已完成诱导透析的患者可直接开始HFHD。

3.中截留高通量透析(HDx)——新技术

定位:介于HFHD与HDF之间。

特点:能清除更大的中分子,但白蛋白丢失较多,需定期监测使用者的营养状况。

适合:已耐受HFHD、希望进一步提升中分子清除的肾友。

4.血液透析滤过(HDF)——优质选择

标准更高:明确推荐后稀释方式,对流剂量≥23L/次。

获益更明确: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4%,减少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

5.单纯超滤(IUF)

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且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例如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无效性水肿等。

弊端:不应长时间应用;如果因容量负荷过重必须行IUF,需警惕透析充分性不足的问题。

6.血液吸附(HA)——精准清除

特点:专门清除普通透析难以去除的蛋白结合毒素。

适用:皮肤瘙痒、难治性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每2周或每月1次,与常规透析联合使用。

四、特殊人群的透析策略

2025版共识对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案给出了更细致的指导。

1.新进入透析的肾友

坚持“从低效到常规,循序渐进”的原则,首次透析2小时,尿素下降率约40%即可,在接下来的2至5次治疗中逐渐增加至常规透析时长。

2.仍有尿量的肾友

推荐“递增式透析”,从每周1-2次开始,随肾功能下降再逐步增加,能够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3.高龄、体弱的肾友

更强调治疗耐受性,可适当调整透析频率和时长,不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

五、实现优质透析的实用建议

根据2025版共识,肾友们可以主动了解并积极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主动询问:向医生了解自己的透析充分性指标;

及时反馈:如实反映皮肤瘙痒、睡眠质量、血压波动等情况;

共同决策:根据经济状况、生活需求等因素,与医生共同商讨,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定期评估:每3-6个月全面评估一次治疗效果。

从2019到2025,血液净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新版共识的最大亮点是认识到每位肾友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应该“量体裁衣”。

作为肾友,我们不再是治疗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了解这些更新知识,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让透析生活更加有质量、有尊严。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具有会员资质的图片网站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署名原创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版权属本平台及作者本人所有。获取授权后可转发分享,其它平台如需引用版权内容,请在醒目位置处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肾友和大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所刊载的全部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院诊疗。刊载信息仅供参考,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尽快前往线下就医,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