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急性肾炎,是机体对某些疾病因素,大多数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产生变态反应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的病理改变,造成肾小球炎症和损伤。
(一)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已知某些因素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是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其次是其他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病毒、疟原虫;另外,去氧核糖核酸抗原、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均可引起肾小球肾炎。但是有的急性肾炎患者可找不到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病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牙龈脓肿、猩红热、水痘、麻疹、皮肤脓疱疮等,部分患者可无前驱症状。
2.水肿 见于70%~90%的病例,轻重不等,常在清晨起床时出现眼睑水肿,下肢及阴囊部也较显著,严重时可有胸腔积液。
3.高血压 血压可有轻度至中度增高,一般成人为150~160/90~110毫米汞柱(20~21.3/12~14.7千帕),随尿量增多,血压逐渐趋于正常,一般持续2~4周。少数患者可因血压急剧升高(>200/130毫米汞柱)而致高血压脑病或左心衰竭。血压升高主要与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增多,前列腺素分泌减少有关。
4.尿异常
(1)尿量:尿量在水肿时减少,一日尿量常在400~700毫升,持续1~2周后逐渐增加。恢复期每日尿量可达2000毫升以上。少数病例每日尿量少于300毫升,以至于无尿,病情危重。
(2)血尿:几乎所有病例都有轻重不等的血尿。肉眼血尿一般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数天后转为镜下血尿,此后可持续很久,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
(3)蛋白尿:阳性率达95%以上,常为轻、中度蛋白尿;大量者较少见。
(4)尿沉渣:早期除有多量红细胞外,白细胞也常增加,上皮细胞及各种管型也常见。管型中以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最多见,红细胞管型的出现表示病情的活动性。
(5)纤维蛋白降解物: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常增高,尤其在利尿期。
5.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反应迟钝;重者可有视力障碍,甚至出现黑矇、昏迷、抽搐,这多与血压升高及水、钠潴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