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6-11-23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恶化,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发生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包括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被称为慢性肾衰竭,严重时称尿毒症。慢性肾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当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仅接近于正常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症状。由于肾功能损害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一般应按肾功能水平分成: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衰竭期、尿毒症终末期。

慢性肾衰竭的营养治疗已有约半个世纪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营养治疗一般仅限于低盐、低蛋白饮食,它可以使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短期缓解,但易于发生营养不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在低盐、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补充必需氨基酸使营养治疗疗效显著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低蛋白、低磷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的现代营养疗法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和推荐。目前,现代营养疗法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所证实。

低蛋白饮食是营养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在肾功能正常时,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分解,一部分被机体吸收利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另一部分经过分解代谢产生含氮物质如尿素氮等,由肾脏排出体外。在肾衰竭时,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能力减退,致使一些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胍类和某些中分子物质蓄积在血中组成尿毒症的主要毒素成分,对机体构成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另外,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磷,一般来说,进食1毫克蛋白质会伴随进食15毫克的磷,由于蛋白质的限制,摄入的磷也随之相应减少,可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程度。如果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也就是相应摄入了过量的磷,致使肾损伤加重。低蛋白饮食可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生成和蓄积,即减少毒素的产生,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亦可减轻残余肾小球的负担,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但是,低蛋白饮食并不意味着完全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这是因为蛋白质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是我们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成分氨基酸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人体内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含有丰富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如蛋、牛奶和瘦肉;非必需氨基酸一般在米、面、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有较高的含量。因此,低蛋白饮食的含义就是要摄取优质蛋白质。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6克,即每日蛋白质摄入应在30克左右,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在饮食中提高优质动物蛋白量,降低植物蛋白量的方法是用麦淀粉来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也可以用玉米淀粉及土豆淀粉来代替大米和面粉。

众所周知,无论何种类型的肾脏疾病,都与营养素代谢有密切关系。20世纪初,美国学者提出患水肿和蛋白尿患者用牛奶为主进行饮食治疗,之后对肾脏疾病与饮食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制订了饮食营养治疗方案,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小贴士:丝瓜甘平,可清暑凉血,解毒通便:其含钾量较低,慢性肾病患者出现少尿、高钾血症时可选用。

(一) 病因

原发于各型肾小球肾炎。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痛风等。

慢性肾脏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尿路梗阻,如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肥大、肿瘤等。

先天性肾脏疾患,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二) 临床表现

1.肾功能代偿期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每分钟120毫升,肾单位受损未达到总数1/2时,不产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此时肾储备能力虽已丧失,但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血肌酐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时轻度升高。

2.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至每分钟25毫升,血肌酐(SCr)水平上升至177微摩/升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毫摩/升,患者有乏力、食欲缺乏、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临床可有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及全身轻度不适等。此期如忽视肾功能保护或增加机体额外负荷,如严重呕吐、腹泻致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致肾功能迅速减退而衰竭。

3.肾衰竭期(尿毒症前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至每分钟10~15毫升时,血尿素氮(BUN)高于17.9毫摩/升,血肌酐(SCr)升至442微摩/升以上,患者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因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体内的代谢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不可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致血肌野、尿素氮显著升高,出现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高磷,高钾等平衡失调表现。可有明显贫血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也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4.尿毒症期  当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每分钟10毫升以下,血肌酐(SCr)升至707微摩/升以上,此期就是慢性肾衰竭晚期,上述肾竭衰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代谢系统严重失衡。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增高、心慌、胸闷、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抽搐,严重者昏迷,常有高血钾、低钠血症、低钙、高磷血症。此期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常可因高血钾、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

小贴士:含钾较低的食物主要有:水面筋、淀粉、大白菜、油菜心、圆白菜、大葱、花菜、南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西瓜、恭子、甜椒、葡萄、苹果、鸭梨、猪血、牛奶、酸奶、鸡蛋、蜂蜜等。


36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