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
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透析(血液透析、腹
膜透析)依然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透析本身是
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患者会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不良心理,因此,除了稳定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外,家属、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广大公众对肾脏病的认识,普及肾脏病的防治知识,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进行常规肾替代治疗外,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合适的
饮食可减少患者透析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合理调配饮食,对患者长
期存活及提高生存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透析患者饮食的调整主要取
决于目前的残余肾功能、尿量和透析频率。
1.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长期低蛋白质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透析患者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蛋白质才能保证营养需要。但是,蛋白质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摄入量过多不但不能改善营养状况,反而会使体内毒素蓄积。一般透析患者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克,同时避免食用大量低生物效价的植物性蛋白质食品,如干豆类的绿豆、红豆、毛豆、蚕豆、豌豆,面筋类的食物,种子坚果类的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杏仁等。
2.透析患者要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入。限盐主要是限钠,血液中的钠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如果钠过多,水分会从血管周围的组织中移向渗透压高的血管内,引起血管内水分过多,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在水肿、尿少、高血压和透析超滤不足等情况下必须严格限制钠和水的摄入,每天食盐不超过3克。任何腌制加工的咸菜、罐头、熟食(香肠、义腿等),烹调时用的食盐、味精、酱油、辣椒酱、豆瓣酱、沙拉酱、番茄酱、蚝油、豆豉等,均是含钠高的食物,平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烧菜时可以用醋、葱、蒜、辣椒、芥末等替代食盐,以增加食欲。
水分包括食物、水果、饮料、输液等所有进入身体中的液体,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有刻度的水杯有计划地饮水;在饮品中加入薄荷叶、柠檬片,或将饮品制成冰块含化来控制水分的摄入。盐的摄取量与水的摄取量是相伴随的,如果控制盐较理想,再控制水时一般不会感觉口渴。对于行血透治疗的患者,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以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为宜。
3.控制钾的摄入。血液中钾的含量太高会产生四肢无力、口舌发麻、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一般鸡精、浓肉汤、巧克力、可可、咖啡、茶、运动饮料等含钾较高,哈密瓜、桃子、奇异果、香蕉、枣子、番石榴、橘子、忙果、柿子等也尽量不要选择。对于香菇、草菇、番茄、各种干鲜豆类、木耳、海带、土豆、胡萝卜、黄豆芽、空心菜、菠菜、豌豆苗、蚕豆芽等蔬菜,透析患者也要高度注意。
4.控制磷的摄入。透析患者因肾衰竭不能将磷排出体外,易发生高磷血症。高磷血症可以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及软组织钙化等,表现出骨脆而易折、皮肤瘙痒难忍等症状。经口摄取的磷过多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之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往往含磷也高,所以患者应尽量少吃坚果、菇类、动物内脏、虾米(虾皮)、豆类、芝麻酱、全谷类等含磷高的食物,同时少饮可乐、茶叶。
5.注意补充维生素。患者食欲不佳可能导致摄入的维生素太少。
另外,慢性肾衰竭本身可以使水溶性维生素发生改变。因此,要不断地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6.可食用谷类、杂粮和豆类种子的外皮、蔬菜的茎叶等膳食纤维,来保持大便通畅,增加体肉毒素的排出,减少磷的吸收。对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7.平时认真做好饮食记录,内容可包括食物的名称、摄入量、烹饪方法及耗油量、调味品、水等。尽量做到食物称重。液体食物用毫升( mL);固体食物用克(g);半固体食物(如粥),可以用毫升(mL)或克(g);混合性食物(如包子、饺子、馄饨、锅贴、馅饼等)应按面的重量及馅(如肉、菜及其他配料)的名称、重量分别记录。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
件是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目前临床上常以动静脉内瘘作为首
选血管通路。这种使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能提供治疗
所需的血流量,保证患者血透的顺利进行,也可确保患者的透析效果,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使用时间的长短与疾病、护理等多种因素
有关。为了确保内瘘的长期使用,患者除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
防止低血压外,还要学会进行内瘘的自我护理与观察。
1.内瘘术后l周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内瘘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15—20分;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天2·3次,每次5~ 10分;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以促使血管扩张,内瘘尽快成熟。
2.做到“六个坚持一”。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透析前确保手臂清洁;坚持每日触摸内瘘有无搏动、震颤,倾听瘘管杂音;坚持遵医嘱,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控制,并进行适宜的运动;坚持遵医嘱,定时服药,维持良好的血压;坚持透析针头拔出后轻压穿刺部位止血,压迫强度以不渗血且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停止压迫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坚持配合护士,遵循“穿刺方案”,变换穿刺部位。
3.“五个不要”。不要在皮肤消毒后或透析治疗过程中用手接触无菌区域;不要在内瘘或移植血管侧佩戴手表、首饰,避免衣袖过紧;不要在内瘘或移植血管侧肢体携带重物;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不要在内瘘侧腋体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抽血及测血压。腹透较血透而言,操作方便,可以由患者自己在家里完成,所以又叫居家腹透或家庭腹透。然而,一旦操作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影响腹透导管的使用寿命,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澡时应使用淋浴的方法,使水流自上而下冲洗,并可使用人工造瘘袋保护导管处皮肤,防止感染。洗澡后立即对导管处皮肤进行消毒。在操作前确保环境清洁,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情况下导管出口处皮肤每2天消毒清洁护理一次,如有感染或痂皮,则每天护理一次。碘伏帽一次性使用。
2.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漏。准确记录透析液输入及流出量(若流出量少于输入量,应暂停透析寻找原因),观察流出液的色泽及澄清度。如遇引流不畅、腹胀、腹痛等迹象,要立即就诊,及时处理。
3.导管妥善固定,外露短管与连接管之间紧密连接,避免脱落。外露短管每3—6个月必须更换一次。如导管破损或开关失灵,则应及时更换。运动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透析患者可进行散步、划船、爬山、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因其可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但这些运动的前提是不能过度劳累。一要把握适量的原则,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自身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果是腹透的患者,则应避免腹部受撞击,或是急速增加腹压的运动,如足球、拳击、仰卧起坐等。如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冒冷汗、面色苍白、
胸闷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必要时要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