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肾的故事——移植肾的工作原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已接受或等待接受肾移植手术,肾移植成为治疗尿毒症的最佳方法。但是,患者在目前阶段,无论是血透还是腹透都不能完全替代健康肾的生理功能,只能清除水分和部分毒素(小分子毒素),也没有肾的内分泌功能。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中大分子毒素会蓄积在体内,导致心血管疾
病、营养不良\骨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推荐尿毒症患者做肾移植,这样患者才有机会完全恢复肾功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演绎精彩的人生。不过,因为肾源紧缺,大部分尿毒症患者须先接受一段时间的血透或腹透来等待合适的肾源,还有一些重 症尿毒症患者要先通过透析改善身体状况,以能够耐受肾移植手术。
除了少数活体肾移植的患者外,接受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基本上均接受了维持性血透或维持性腹透治疗。
虽然血透或腹透在维持时间上没有明确的限制,但只要全身情况允许,确诊尿毒症后越早接受肾移植对患者越好。因为,随着长期血透或腹透,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血管条件、心血管功能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透析时间越长,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大。但是,肾源紧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往往需要排队等待3—5年才能做上肾移植,有时候着急也没有用。
首先,并非所有尿毒症患者都适合做肾移植。在接受肾移植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原发病种类、年龄、各器官系统健康状况、是否有潜在感染、肿瘤等。其中,原发病类型对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如肾小球肾炎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不同。所以,如有条件,医生要在手术前再次明确患者的原发病种类。
一般而言,患者在肾移植术前应处于一种相对“健康”的稳定状态,不伴有炎症、肿瘤、结核、活动性肝炎等疾病,因为手术以后将会服用大量免疫抑制剂,会使这些疾病活动或加童。受者(尿毒症患者)在术前需要做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心电图、血生化等常规检查,潜在的感染、肿瘤等指标的筛查,还有群体反应性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等免疫学检查。
做上述检查的目的很明确——确定患者目前的状态是不是适合接受肾移植;如果适合,让每位受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供肾,让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知道,移植肾是“别人的东西嚣,植入后会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识别并产生排异反应,这会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发挥,甚至导致移植肾失功能。这也是绝大多数肾移植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因。
移植肾供肾的来源主要分为活体供肾和尸体供肾两种。活体供肾优于尸体供肾,特别是亲属活体供肾,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供肾,他们与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在组织配型方面可能有更多的相同或者相似点,总体来说远期的存活率最佳。
肾移植是将来自供者的肾(移植肾)通过手术植入尿毒症患者体内,通常是下腹部髂窝的位置,代替病变的肾发挥功能。一般情况下,每位患者只需接受一个移植肾。因此,肾移植以后,人体将会拥有三个肾。但这三个肾中,真正发挥功能的只有一个,即移植肾。无论从解剖还是功能上,移植肾与正常肾无异。有患者会担心:只有一个肾工作,够不够?其实,有极少数人先天就只 有一个肾,有一些人因为肿瘤、外伤等原因切除了一个肾,仍能维持肾功能的稳定,原因在 于肾有极为强大的储备功能,一个肾足以维持机体运转正常。那么,原有的无功能的肾要切除吗?它会不会妨碍新肾?
在肾移植的手术过程中,简单地说就是将移植肾的动脉和受者的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体外。这样,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就可以完全脱离血透或腹透,身体恢复后,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让三个肾帮助他继续演绎精彩的人生。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着移植肾延迟恢复功能的情况。其原因有很多,诊断困难时就需要行移植肾活检来明确诊断。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继续血透或腹透,一直过渡到移植肾正常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