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营养支持途径
营养支持途径一般包括肠内途径和肠外途径。肠内途径又包括经口营养及鼻饲、胃造瘘和空肠造瘘营养等;肠外营养又包括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等。
3.1经口营养
若肾移植患者胃肠道功能允许的话,营养补充途径应首选经口营养。对肾移植后仍进行慢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采取经口营养的研究发现,患者有较高的膳食摄入量和良好的营养状况。
3.2肠内营养
当经口营养不能采取或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选用肠内营养途径。有人研究慢性透析行肾移植患儿采取胃造口纽扣式喂养(GB)的有效性,证实GB喂养是安全有效的,可使绝大多数患儿生长参数明显改善。
3.3透析期内胃肠外营养(IDPN)
对肾移植后仍进行血透(HD)的患者的研究发现,当经口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先采取4~6个月的透析期内胃肠外营养(IDPN)作为强化营养支持的一部分是安全有效的。体重丢失被阻止,患者食欲恢复,经口营养能够满足需要(热量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30千卡,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1.2克),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由25.5克/升至38.O克/升),没有观察到副作用。
3.4肠外营养
当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肠内营养不能采取或不能满足需要时,开始采取肠外营养。一项对26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的研究发现,移植24小时后从静脉补充混合配方(70%的碳水化合物和30%的脂类)营养,所有患者肾功能恢复,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C肽水平立即升高且在肠外营养期内维持正常,高血糖事件出现频率低(第1周1.5次),可见正常热量的肠外营养不影响胰-肾移植物的功能。
在肠外营养过程中应谨防并发症的出现。有人报告l例肾移植后仍有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肠外营养1 2天后,出现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上应纠酸和供应用醋酸根代替氯离子的肠外营养液。可见,使用肠外营养时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