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水的建议网络上说法很多,比如一天8杯水,还给出了具体时间,貌似很科学,实际上不一定健康!作为「生命之源」美誉的水,又该如何优雅地科学地喝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的含水量很高,足月儿体内水分总量(total body water, TBW)占体重的70%-75%,青春期以后为60%。TBW会随体脂含量的改变而变化,由于脂肪的含水量远低于肌肉的缘故,年轻成人女性为50%,年轻成人男性为60%,从这个比值来看,男性含水量比女性更高。这么看来说“男人是水做的”更靠谱一点,女性想加油,必须减脂肪增肌肉了,光靠喝水不行。
总的来说,人通过喝水、饮食获取水分,通过肾脏排尿、皮肤排汗、胃肠道排便等方式排除多余的水分,所谓吐故纳新、周而复始。但是人体内水分的控制与平衡,远远不是吃喝拉撒这么简单。人体里有一套比较精细严密的系统在协调控制水的平衡,保护人体不会因缺水而干枯,不会因水多而中毒。
说到人体对水的控制,不得不提一个概念: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lality, Posm),又叫做血浆张力,具体是指血浆里溶质(主要是钠盐)所形成的一种张力,它决定了水在人体里的分布,正常的Posm为275-290mOsmol/kg。
人体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血浆张力的改变,从而影响渴觉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的释放来影响水分的摄入和排出。
渴觉会影响你的饮水,告诉你应不应该喝水,防止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ADH)顾名思义,具有阻抗利尿的作用。比如ADH分泌增多,会提高肾脏集合管系统对水分的通透性,从而使小便量减少,尽可能地减少水分的丢失。ADH调节系统非常有效,即使存在水和溶质摄入量的大幅变化的情况,但血浆渗透压的波动幅度通常不超过1%-2%。
即使非常口干,找不水源及时补充,或者短时间猛喝大量水,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上不会变动,对人体的内环境及平衡影响不大。
血浆渗透压的变化会影响ADH释放和口渴
说了那么多,说说我们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
每天喝多少?
肾脏每天至少排出400ml的尿液才能保证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再加上水分从皮肤的蒸发每天约500ml,人体每天水分最低摄入量在900ml。
健康人群我们一般推荐每天的水分摄入量在2000-3000ml,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水分也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和饮水。
喝什么类型的水?
比较健康的水应该就是凉白开了,家庭饮用水源推荐是安装了净化器之后的自来水,明火煮沸后一份保温,一份闲凉,觉得口渴的时候,调温之后就可以喝了。目前各种商品化的纯净水、矿物质水、苏打水及饮料偶尔喝喝无大碍,但是最好不要作为主要水源摄入。尤其是含糖、酒精饮料以及乳制饮品,茶和咖啡等,全部代替水,是不健康的。
什么时候喝?
很多来自网络上的建议是“每天固定时间喝水,每天8杯水”,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健康意义,绝大多数健康人,依据自己是否口渴来进行饮水,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每天的所需用水量了。
一次喝多少,快慢有讲究吗?
推荐每次饮水200-300ml就可以了,喝太少还是渴,喝太多肚子会涨,适量即可,没有必要为快慢多少战战兢兢。人体对水的调节系统很强大,这点事还用思考,人就苦恼了。
喝水的温度?
最佳水温是37℃上下,口感适宜即可。
水温的问题,好像没有下限,凉一点冰一点的问题不大,关键是你的胃要受得了。还有就是水要干净,不然有拉肚子、感染的风险。水温不宜太高,长期进食太热的食物和水,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及食管癌。
运动前中后如何补水?
中等程度的体力运动,运动前半小时需要补足水分,个人建议500ml为宜。
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口渴伴有出汗较多,提示缺水,建议积极少量多次补水,比如每15分钟喝200ml,长时间运动必要时补充含有糖、电解质等运动型饮料。
运动后,待身体平静后积极补水500-700ml,建议放在运动结束15分钟后再补充水分。
睡觉前后喝多少?
一般健康人群,建议在睡前30分钟进行补水200-300ml,过多可能会引起半夜尿胀,影响睡眠;早上排尿后30分钟内建议补充水分100-200ml,没有必要一起床就喝水,或喝太多水。
特殊人群如何喝水?
尿路感染,肾结石者建议积极补充水分,做到多喝水、勤排尿,目的是通过物理冲刷尿道,促进细菌及小结石的排出。
而对于有明显水肿,比如说心脏衰竭,肾脏衰竭少尿或肝硬化腹水患者,每天需要控制饮水量,建议听医生的话,不要自作主张,加重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General principles of disorders of water balance (hyponatremia and hypernatremia) and sodium balance (hypovolemia and edema).Uptodate,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