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盐,你还要错多久?
发布时间:2017-03-29


最近,有患者老徐来咨询,是怎么回事呢?

老徐患有慢性肾病,前段日子因为水肿住院了。医生告诉他,可能是你平时钠吃多了。老徐知道,盐和酱油里面含钠高,对肾脏不好,所以平时在家做菜,几乎很少放盐和酱油,前思后想,就是想不通,怎么就会钠吃多了呢?心里那个冤啊,简直比窦娥还冤。于是他就来求助我们爱肾网的营养师。


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回到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20170329212017.png


高盐一直是我国居民饮食的一大特点。随着国家的大力宣传,和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2012年我国居民我们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10.5克,较2002年的12克有所下降。看起来,高盐的摄入状况已经有所改善。


然而,与盐摄入量密切相关的高血压患病率,却从2002年的18.8%一路飙升到2012年的25.4%。这是为何? 


真正危害健康的是盐(NaCl)中的钠离子(Na+)



体内Na+浓度过高,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人体为了维持稳定的渗透压,必须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导致血液容量增加,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身体如果长期处于Na+浓度过高的状态,就会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造成损伤,引发疾病。而已经患有高血压、肾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则会对原本就脆弱的血管和肾脏,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



“控盐”的本质,其实是“控Na+”



想要远离以上各种危害,就需要把我们体内的Na+浓度控制正常范围内。人体本身并不会合成Na+,体内的Na+基本都是通过饮食获取。


我们平时控制食盐的摄入,本质上也是为了控制Na+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年人为了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钠的建议摄入量(PI)为2000毫克/天。


而已经患有高血压、肾脏疾病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的限制,每天只需1500毫克的Na+就可满足生理需要。


我们每天吃进去的Na+,远比想象中的多



传统饮食中,Na+的主要来源,就是食盐、酱油。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如今我们日常饮食中Na+的来源已经远不止食盐这么简单。各种调味品、添加剂中都有较高含量的Na+。


老徐也是将“控Na+”简单的当做了“控盐”。原来老徐自从限制了每天盐和酱油的量,就觉得菜淡而无味,吃起饭来也胃口变差了。“聪明”的老徐心想,不放盐和酱油,我可以放其他调料啊。从此老徐爱上了各种南乳酱、豆瓣酱等。没想到医生还是跟他说,钠吃多了。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比聪明误啊。


学会看营养标签,才能更好的限Na+



其实可以在购买食物或调料前,看一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营养标签,上面都会标有钠含量。每1000毫克(1g)的钠,就相当于2.5克的盐。

控盐2.png


小贴士:

有商家会在营养标签上耍一点小花招,大家需要多长个心眼,小心防范。大多数营养标签中,都会标注每100g食品中的钠含量,但有些商家会标注15g,30g食品中的钠含量。一定要看仔细哦。

控盐3.png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食物,比较食物中的钠含量,明天继续为大家奉上“营养师教你看食品营养标签”一文,为大家比较常见食物钠含量,敬请大家关注。


点击关键词,了解相关知识

海鲜     |     饮料     |     红肉   |       

    旅游透析      |      肾穿刺     

 运动   |    性生活     |   感冒

  |   中成药    |     心态    

血透十年     |    宣教手册


113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