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孩吃汉堡造成肾脏90%损伤,引发“汉堡恐惧症”
发布时间:2017-07-17

20170717247432.jpg

韩国一个健康的小女孩被查出患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肾脏近90%损伤。受害者家属认为女孩是因食用汉堡致病,并在近日起诉某国际快餐连锁。这件事也让“汉堡恐惧症”在韩国大范围扩散,韩国主要汉堡食品店销售业绩均受影响,大多店铺门可罗雀。


什么是“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少见但是十分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血小板减少症和溶血性贫血等。


事实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被认为是幼儿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成年人也时有发生。


曾经爆发疫情


早在2011年,德国曾经爆发过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疫情,造成近千人感染, 10人死亡,甚至波及周围国家。


调查发现,这次疫情是由于受污染的黄瓜造成。

✓ 真实病因是胃肠道感染


上面提到的两个“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案件,都被怀疑与一种叫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细菌有关。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常见于动物胃肠道(如牛、羊、猪、鸡、狗和猫等)。


儿童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产志贺菌素大肠杆菌感染占85-90%。


✓ 肉类制品、蔬菜水果都可能携带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向人类传播,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碎肉制品和生鲜奶。


未煮熟的汉堡包、风干肠、未施行巴氏消毒的新鲜压榨苹果酒、酸奶以及由生鲜奶制作的奶酪等,也存在感染风险。


蔬菜水果,在种植期间浇灌了带有此菌的水或动物粪便,也可能造成污染。


✓ 其他原因,也能造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除此以外,肺炎链球菌感染,补体调节异常,二酰基甘油激酶ε缺乏,钴胺素C缺乏,继发于感染、药物、肿瘤、系统性疾病等,也都是“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成人发病常见于继发或合并于其他疾病或者状态。


✓ 高温灭菌,预防“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70℃或更高温度,即可消灭产志贺菌素大肠杆菌。购买巴氏消毒的食品,或将食物煮熟煮透,使食物所有部位达到70℃,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不吃无证小摊的食物,养成饭前勤洗手的好习惯,都能有效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


✓ 尽早就医,及时救治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多是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及腹泻,可为血性腹泻。及时治疗的话,多数患者10天内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特别是幼儿和老人)在感染后可能会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 Mccoy N, Jr D J W.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with simultaneous 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complement abnormalities[J]. BMC Pediatrics, 2014, 14(1):278.

[2] Scheiring J, Andreoli SP, Zimmerhackl LB.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Shiga-toxin-associated hemolytic uremia syndrome (HUS) Pediatr Nephrol. 2008;23:1749–1760. doi: 10.1007/s00467-008-0935-6.

[3] Fakhouri F, Zuber J, Frémeaux-Bacchi V, et 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J]. Lancet, 2017, 2(8411):378-393.


点击关键词,了解相关知识

高血压      |    瘙痒   |   皮疹    

    旅游透析      |      尿常规     

 运动   |    性生活     |   感冒

  |   中成药    |     

血透十年     |    宣教手册




183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