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李阿姨是透析室的 “常客”,这天像往常一样进行透析治疗,在透析1个小时后,她突然面色苍白、头晕恶心,血压监测显示从透析前的 130/85mmHg 骤降至 95/60mmHg。
医护人员立即暂停超滤,为她补充生理盐水,经过紧急处理,李阿姨的血压才逐渐恢复稳定。
透析过程中血压忽高忽低是许多肾友的困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晕、抽搐等危险情况。
为什么透析会影响血压?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透析中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1、脱水过快或过量
原因:透析超滤(脱水)速度超过血管再充盈能力,血容量骤降。
易发人群:干体重设定偏低、两次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过多(干体重>5%)者。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尿毒症毒素损伤交感神经,导致血管对血容量变化反射性收缩功能下降,无法有效代偿透析时的血容量减少。
3、心脏功能异常
心衰、心肌缺血等疾病使心脏无法应对透析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4、其他因素
(1)透析液温度过高(引起血管扩张)。
(2)进食过多或高糖饮食(使血液集中到消化道)。
(3)低钠透析液导致血钠骤降。
应对措施:低血压篇
1、预防阶段
(1)严格控水: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2)避免透析前大量进食(可能因血液分布、容量负荷及血糖波动引发血压偏低)。
(3)与医生沟通调整干体重(可通过“人体成分检测”辅助调整)和超滤速度。
2、透析中处理
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暂停超滤,调低血流量。
(2)采取头低脚高位。
(3)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糖。
(4)调整透析液温度至35~36℃(低温透析)。
透析中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1、容量负荷过重
干体重设定偏高或透析不充分,体内多余水分未清除。
2、药物因素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不当导致血压升高(EPO通过增加血液黏度和血管收缩作用升高血压,血细胞比容>30%时风险更高)。
(2)透析前停用降压药(如部分患者因担心低血压自行停药)。
3、电解质紊乱
透析液钙浓度>1.5mmol/L可能导致血管平滑肌钙内流增加,引发透析中高血压。
应对措施:高血压篇
1、长期管理
(1)重新评估干体重:通过生物电阻抗(BIA)等检查确认是否需调整。
(2)限盐限水:每日盐摄入<5g,水分摄入前天尿量+500ml(包含所有含水分的食物)。
(3)合理用药:避免漏服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需个体化调整。
2、透析中处理
(1)血压持续>180/100mmHg时需干预。
(2)使用可透析清除的降压药(如尼卡地平)。
(3)增加透析次数或增加超滤量(需医生评估)。
日常监测小贴士
1、居家记录:测量并记录透析前、中、后的血压,就诊时提供给医生。
2、警惕症状:低血压(头晕、冷汗);高血压(头痛、视物模糊)。
3、沟通反馈: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映血压异常,勿自行调整药物。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具有会员资质的图片网站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署名原创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版权属本账号及作者本人所有。获取授权后可转发分享,其它平台如需引用版权内容,请在醒目位置处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账号旨在帮助肾友和大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所刊载的全部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院诊疗。刊载信息仅供参考,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尽快请往线下就医,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