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是透析室里的“名人”。尽管已透析近16年,许多肾友常被腰腿酸麻、关节疼痛所困扰,他却能坚持每天散步一小时,而且步伐稳健。
只要科学管理,主动参与这场“骨骼保卫战”,就能打赢这场仗。关键,就藏在每天的饮食、吃药和复查里。接下来一起说一说!
一
骨头怎么了?读懂身体的“代谢变化”
我们的肾脏不仅负责排水排毒,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工厂”。当它停工后,体内的钙、磷和几种激素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直接影响了骨骼的健康。
1
磷容易“赖”在体内
吃进去的磷排不出去,血磷升高。多余的磷会和血钙结合,像“沙子”一样沉积在血管和软组织里,而不是用来强壮骨骼。
2
“钙搬运工”罢工了
活性维生素D(一种需要肾脏激活的激素)的缺乏,会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致使骨骼陷入“缺粮”的境地。
3
调节系统“失灵了”
当身体长期缺钙时,颈部的甲状旁腺会过度工作,命令骨骼“借出”钙质以解燃眉之急。长期如此,骨骼便会因被过度分解而变得脆弱。
由此可见,骨骼健康的核心在于对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这三项指标的精准调控。
二
要读懂身体发出的“友好提醒”
在出现严重的疼痛或骨折之前,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早期信号。留意这些信号,就是抓住了骨骼健康早期管理的关键机会:
不易察觉的提示:偶尔出现、原因不明的腰背或关节酸胀感,往往在无意中被发现,多数人不会放在心上。
皮肤的警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有时会异常剧烈。
细微的形态变化:感觉自己似乎比年轻时矮了一些,或者手指关节处摸起来有细小疙瘩。
重要的是,不要等到走路疼痛、腰背难忍时才采取行动。从第一次注意到这些信号起,就应该更加认真地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三
强健骨骼的“3个关键”
像李叔那样保持步履轻便,并不需要依赖什么神奇药物,而是要靠日复一日的坚持,并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1
会吃:做聪明的“美食侦探”
高磷食物,巧做减法:不是完全不吃,而是有选择地吃。
比如,少吃加工食品(如火腿、可乐、零食等),它们含有的磷添加剂人体吸收率很高。多选天然食材,像瘦肉、鱼虾,可以焯一下水,这样能有效减少一部分磷含量。
优质蛋白,选对来源:
蛋清是优质蛋白的极佳来源,且磷含量低。此外,瘦肉、豆腐、猪血、鸭血也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因担心磷摄入而完全不吃蛋白质哦。
养成小习惯:
购买包装食品时,花几秒钟看一下配料表,尽量避开含有“磷”或“磷酸XX”字样的产品(参考图示)。
2
会用药:让药物成为“神助攻”
磷结合剂,吃对时间是关键:
这类药物(如醋酸钙需嚼碎、碳酸镧需嚼碎、司维拉姆需整粒吞)就像“肠道里的捕磷网”,必须随餐或进餐时服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抓住”食物中的磷。如果饭后服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活性维生素D,补充“金钥匙”:
骨化三醇等药物是帮助身体吸收钙的关键,一定要按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停药。
核心原则:所有药物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复查,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
会规律透析,会看健康的“成绩单”
规律透析能最大程度清除体内毒素,如果减少透析时间或次数,毒素就会在体内积聚,可能引发骨骼问题等多种不良影响。定期检查不是为了添麻烦,而是为我们调整治疗方向提供依据。
① 核心指标:
每月关注血钙、血磷和iPTH(甲状旁腺激素)的检测结果。
② 理想参考值:
一般来说,这三项指标的理想范围可参考下图,不妨对照自己的化验单看看。
积极行动:每次拿到化验单后,主动和医生或护士沟通:“您看我这个月的血磷有点高,是不是饮食上要注意什么?药需要调整吗?”
💡
投资骨骼,就是投资未来的生活质量
李叔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句话:“治疗交给医生,预防交给自己。”
守护骨骼健康,是一场耐心的长期投资。它体现在每一天选择焯过水的瘦肉,体现在每一餐随饭服下的药物,也体现在每一次认真查看化验单并与医生沟通的细节中。
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日积月累,就像为你的“骨骼银行”存入一笔可观的“健康本金”。让你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依然能够自如行走、轻松弯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从现在开始,为你的骨骼加油吧!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具有会员资质的图片网站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署名原创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版权属本平台及作者本人所有。获取授权后可转发分享,其它平台如需引用版权内容,请在醒目位置处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肾友和大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所刊载的全部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院诊疗。刊载信息仅供参考,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尽快前往线下就医,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