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尿液稳定性研究(英文)
发布时间:2018-12-03 11:28:10 浏览量: 706
关键字:蛋白质,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生物样本处理,蛋白稳定性,尿生物标志物
简介: 背景:新型急性肾损伤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呈指数增长。有效的数据解释和研究之间的有意义比较需要了解可能对测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我们研究了短期储存和加工的变化如何影响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测量。
设置和参与者:来自2个地点的住院患者:耶鲁纽黑文医院(n = 50)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n = 36)。
预测因子:我们测试了3种尿液处理条件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影响:(1)离心并在4℃下储存48小时,然后在-80℃冷冻,(2)离心并在25℃下储存48小时,然后冷冻至-80℃,和(3)未离心的样品立即在-80℃冷冻。
结果:尿液中5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1(KIM-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胱抑素C 。
测量:我们通过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量尿液生物标志物。对生物标志物值进行对数转换,并使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比较与立即离心和在-80℃下储存的参考标准的一致性。
结果:在4℃下储存样品48小时和离心均未对测量的水平产生显着影响,对于所有测试的生物标记物,CCC高于0.9。对于在25℃下储存48小时的样品,在测试样品和NGAL,胱抑素C,L-FABP和KIM-1的参考标准之间也注意到优异的CCC值(> 0.9)。然而,在25℃下储存48小时和参考标准的样品之间的IL-18的CCC为0.81(95%CI,0.66-0.96)。
限制:没有比较新鲜,未冷冻的样品; 没有评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
结论:使用指定测定法测试的所有候选标记物均显示出高稳定性,在4℃下短期储存并且在冷冻前不进行离心。为了获得最佳保真度,在长期储存或分析之前,不应将用于IL-18测量的尿液储存在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