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突变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英文)
发布时间:2019-01-24 13:41:40    浏览量: 512
关键字:体细胞突变,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简介: 基因产物的50%剂量减少被称为单倍不足,在有失活突变的杂合子中发现,通常与可检测的生理效应无关。因此,与显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座要么是对单倍不足敏感的罕见基因座,要么是一个额外的机制起到了增强单个突变等位基因效应的作用。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的病例中,成年发病的特点是由于pkd1或pkd2杂合子突变引起的局灶性囊肿发育和扩大。
在小鼠中,pkd1或pkd2的纯合子失活突变导致胚胎死亡,从胚胎第13.5.1天开始,2具有两个完全渗透性突变的人类也被认为具有不可存活的表型。导致adpkd的人类突变范围广泛,其中约70%明显失活,缺乏明确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表明突变产物对正常adpkd等位基因产物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显性负性机制在人类疾病中不太重要。她的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是,adpkd在细胞水平上是隐性的,只有当细胞获得第二次体细胞突变使其余正常等位基因失活时,囊肿才从管状细胞克隆发育而来。
0
0
0
浏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