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中PKD1的分散删除导致囊性雪球效应并重现多囊肾病(英文)
发布时间:2019-02-28 14:35:26    浏览量: 546
关键字:肾脏,PKD1,囊性雪球效应,多囊肾病
简介: 摘要
总共有1000个个体中有1个携带PKD1或PKD2基因的种系突变,这导致了自体多态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可以在生命早期形成,并且在成年期间逐渐增加数量和大小。广泛的研究已经导致假设剩余等位基因的体细胞失活引发囊肿的形成,并且肾损伤进一步加速了进展。然而,该假设主要基于动物研究,其中基因在大部分肾细胞中同时失活。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小鼠中的人ADPKD,我们将Pkd1缺陷型肾细胞的百分比降低至8%。值得注意的是,Pkd1缺失后6个月没有发生病理改变,额外的肾损伤增加了囊肿形成的可能性,但从未引发快速PKD。在轻度受影响的小鼠中,囊肿不会在整个肾脏中随机分布,而是形成簇状,这可以通过不仅囊性上皮细胞中增加的PKD相关信号传导来解释,而且还可以通过囊肿附近的健康出现的肾小管来增加。在大多数小鼠中,这些变化发生在严重PKD的快速和大量发作之前,其与人ADPKD非常相似。我们的数据表明,初始囊肿是导致新囊肿形成的雪球效应的主要触发因素,导致严重PKD的进展。此外,该方法是模拟人ADPKD的合适模型,可用于临床前测试。
0
0
0
浏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