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李蕊(中文)
发布时间:2018-09-25 15:01:01    浏览量: 499
关键字: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学,病理学,磁共振成像
简介: 【摘要】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疾病实体,主要以迅速进展的血压增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xia性发作为特征,神经影像学显示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白质可逆性水肿(尤其是在大脑后部),通过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完全恢复。有关RPLS发病机制的两大假说——脑血管痉挛学说和脑血管过度灌注学说一直存在争论,目前多数学者仍然认同后者是造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文章从RPLS的病因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阐述了其发病机制以及近年来对上述两大假说的新观点。
0
0
0
浏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