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中文)
发布时间:2018-10-24 10:03:47    浏览量: 520
关键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
简介: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不仅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 而且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系统治疗的一项主要开支。 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估计每个有风险的患者每年因透析管路发病导致的费用接近 8000 美元。 保守的估计, 这个数字相当每个血液透析患者总耗费的17%。因透析管路相关的疾病住院占 ESRD 患者住院总天数的 25%, 住院费用则达总住院费用的50%。医疗机构在计划患者人均费用时, 估计约有 1/3 的 ESRD 总费用被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 因此, 对 ESRD项目而言,血管通路的维护不仅是保持大量瘘管的血流量,而且是一个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倍受关注。
1997年,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了透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实践指南(DOQI), 其中血管通路的指南共六大部分 38 条, 内容包括: ①血管通路建立前患者的评估; ②监测和维护; ③感染并发症的预防;④并发症的处理: 干预的时机; ⑤并发症处理:治疗并发症的最佳方法; ⑥医护标准的质量。 2000年补充和更改为肾脏疾病质量控制的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 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 此后, 血管通路指南的实践敦促了美国提出“ Fistula First Breakthrough Initiative(FFBI)”计划, 并提出到 2009 年底, 自体内瘘制作使用达到65%以上。第一次修改的血管通路指南总体框架和条目无变化, 在以后的许多临床实践研究和对瘘管失功的监测的实用性存在一定难度, 2006年对指南重新进行较大的第二次修订,以便更加适用于临床。
0
0
0
浏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