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静脉给药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中文)
发布时间:2018-07-31 09:36:56 浏览量: 896
关键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低分子肝素,抗凝,给药方式,抗Xa因子
简介: 【摘要】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静脉给药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行CRRT 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 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间断静脉给药)和B组(持续静脉给药),进行自身交叉对照, A 组: 首次剂量 30~ 40 IU/kg, 每 4 h 给药一次, 每次剂量依次递减 10%。 B 组:首次剂量 15~ 25 IU/kg, 维持量 5~ 10 IU/(kg· h); 治疗结束前 1 h 停药; 生色底物法测定抗 Xa 因子活性, 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结果:17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患者入选,A组和B组的法安明总剂量分别为(8117.65 ± 788.38)IU和(7976.47 ± 898.28)IU,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97, P > 0.05), 实际治疗时间分别为 (11.72 ±0.53)h 和(11.82 ± 0.50)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9, P > 0.05)。 两组各有 1 例临床显性出血, 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两组抗 Xa 因子活性均在 CVVH 治疗 2 h达到高峰, 其中A组抗Xa因子水平显著高于B组[(0.65± 0.17)IU/ml vs (0.51± 0.15)IU/ml, t =3.730,P < 0.05], 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两组治疗结束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A 组: (38.79 ± 6.26)比(33.54 ±9.12), t=2.270, P < 0.05; B 组: (36.24 ± 5.21)比(32.36 ± 6.22), t = 2.370, P < 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无论采用间断静脉给药还是采用持续静脉给药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 CVVH 治疗, 持续静脉给药方式能够保持抗 Xa 因子水平相对稳定, 间断静脉给药方式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较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