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肾友们的“隐形杀手”,这种问题一定要尽早关注!
发布时间:2022-05-11


骨质疏松是沉默的疾病”的代表,是导致疼痛、行动不便、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质量会无声、渐进地降低,直到第一次骨折之前通常没有任何症状。

一、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二、慢性肾脏病人群发生率显著增加

慢性肾脏病是骨质疏松强烈而独立的危险因素,早期就会出现骨密度减少,且随着肾脏组织损伤程度的增加,骨密度的降低更加显著,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症定义适用于慢性肾脏病(CKD)1~2期患者及CKD3期甲状旁腺激素(iPTH)在正常范围伴骨密度降低和/或有骨折高风险的患者。

对慢性肾脏病CKD3~5D期患者伴有骨密度降低和/或脆性骨折的患者,应称为CKD-MBD伴低骨密度,治疗前需要进一步行骨活检确定。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线治疗是治疗相关的矿物质和代谢异常,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亢进、高磷血症以及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需要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之前就开始。

三、科学进行预防骨质疏松与诊断和评估

《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诊治指南》当中提到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评估。

 

建议生化指标监测的频率:

(1)每6一12个月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水平;

(2)根据、甲状旁腺激素基线水平和慢性肾脏病(CKD)进展情况决定、甲状旁腺激的检查间隔时间;

(3)有条件时,建议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根据基线水平和治疗干预措施决定重复检测的频率。

四、日常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调整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包括:

均衡膳食,合理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01均衡膳食、合理补钙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做到饮食均衡(蔬菜、豆制品、坚果都有),特别是每天能保证300g左右的奶制品(一袋奶加一小杯酸奶),是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量的钙的。

钙过多过少都不利于骨骼健康。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及奶制品,建议每天摄入300克奶制品,对于透析肾友来说可以选择豆制品来补充、南北豆腐、豆腐干、素鸡都是不错的,只不过吸收率不如奶制品高。

02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非常重要,由于日常食物中含维生素D极少,多数人也没法保证得到充足的日照,因此常常会推荐吃维生素D的补充剂。

03运动

运动会给带来骨骼一定压力,从而促进钙沉积,增加骨密度,更重要的是,运动会增加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也就能有效地避免摔倒。


04控制咖啡和可乐
每天超过4杯咖啡,会增加骨折的风险,过多饮用可乐,其中的磷酸可能会影响钙磷平衡从而降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仅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包括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等。预防骨质疏松症,必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463
0
0
0